技巧1:同类操作批量处理
对于称量、稀释等重复性操作,集中处理能显著提升效率。例如使用移液管和容量瓶进行20个样本的稀释操作时,推荐以下流程:
① 用移液管取样:完成全部1-20号样本
② 用烧杯将稀释液加至容量瓶刻度线:处理全部1-20号样本
③ 用滴管精确调整至刻度线:完成所有样本
④ 统一盖紧瓶盖震荡混匀:处理全部样本
若按单个样本顺序进行①-④步骤,会增加器具更换时间。而批量处理不仅能减少器具切换时间,还能降低操作失误率。需注意称量记录可能分散在不同文档区域,建议实验前通盘确认记录表,挖掘可合并操作环节。
技巧2:充分做好前期准备
实验所需器具应提前全套准备完毕,而非随用随取。临时寻找耗材不仅耗时,还可能面临库存不足的窘境。
特别是滤膜、HPLC样品瓶等高消耗品,务必提前一日确认库存余量。
同时需核查设备预约状态,避免时间冲突。要实现实验流程无缝衔接,周密的事前准备极其重要,建议使用检查清单核对确保万无一失。
技巧3:掌握允许误差范围

虽然实验精度至关重要,但应避免过度追求不必要的精确度。
依据日本药典规定:若要求"精密称取约20mg",实际称量范围为19.5-20.4mg;若注明"约20.0mg",则范围为19.95-20.04mg。
无需执着于用半微量天平耗时调整至20.00mg。理解实验目的和指示数值的实质要求,往往能发现不必苛求绝对精确的环节。始终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寻求效率最优解。
技巧4:探索并行操作可能性
双线作业能有效压缩实验时长。例如:在溶解流动相盐分的同时进行标准品称量;样品制备期间同步进行HPLC系统稳定化操作。
实验前规划可并行环节,能大幅提升整体效率。关键要厘清哪些环节可交由设备自主运行,如何安排流程确保操作者持续作业无空闲等待。
技巧5:善用数字化工具

在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环节减少手动输入,既能防止失误又可节约时间。自动数值录入还能免除核对工序。
虽然自动计算软件初期需要专业知识进行设置,且验证流程(计算机系统验证CSV)可能造成实施障碍,但坚实基础搭建完成后将极大提升后续工作效率。因此即使初期费时,也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工具应用。
技巧6:重复使用可用燃料
标准溶液、流动相等常规实验材料,在有效期内可重复使用而非每次重新配制,此举能显著提升实验速度。
但重复使用的前提是明确有效期设定。标准溶液需确认特定保存条件下有效成分是否分解,流动相即使在校准期内也需肉眼检查有无异物混入。
技巧7:引入高校实验器具
生化实验可采用12联/24联排移液器或分液器提升样本处理效率。电动移液器可通过程序设定实现一键操作,有效减轻劳动负荷。
这类器具虽单价较高,但作为效率提升投资具有显著价值。建议优先选择适用性强的效率提升工具。
技巧8:避免实验失误

虽然提升速度很重要,但过度追求速率可能导致实验失误。一旦出现失误,重新试验和原因调查反而会延长总耗时。请遵循以下两个要点:
逐步核查操作过程
即使重复相同操作,也需逐步确认。熟练者容易陷入机械作业状态,务必确保每个步骤准确无误。
保持全程专注
实验期间应全程保持专注。实验室环境中难免受他人交谈影响,若需沟通请先完成当前操作步骤。边交谈边实验不仅可能导致失误,更可能引发安全事故。
总结
● 批量处理同类操作
● 充分事前准备
● 理解允许误差范围
● 探索并行操作
● 应用数字化工具
● 重复使用合格物料
● 采用高效器具
● 严防实验失误
贯彻周密的准备并深化工具应用,可显著提高实验速率。为应对每日密集的样本检测工作,建议优先采纳并实施上述任一策略。此举不仅能提升个体操作效率,亦将为整个企业的研发流程赋能,实现整体加速。
